文章详情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阅读答案

时间:2024-05-12   字数:2600字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阅读答案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是刘长卿的作品,此诗作于刘长卿旅居扬州之时。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秋日登高,来到吴公台,写下这首吊古之作。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代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翻译

古台破败草木已经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乡思。

荒野的寺院来往行人少,隔水眺望云峰更显幽深。

夕阳依恋旧城迟迟下落,空林中回荡着阵阵磬声。

感伤南朝往事不胜惆怅,只有长江奔流从古到今。

阅读答案一

(1)诗的中间两联,都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中间两联写登台所见之景:荒凉无人的野寺,隔水幽深的云峰,西下的残阳,破败的古台和空旷的山林。抒发了作者吊古伤今、思乡念家的悲凉情感。

(2)评论者认为“寒磬满空林”一句,尤为传神,请简单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

答:“寒磬满空林”一句之所以传神,在于它的插入使得在一派静景中回荡起晚暮的'钟声,从而以动衬静,以满显空,让人感觉更加空旷悲凉。

阅读答案二

【1】作者登临远眺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2】第三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登台,秋景秋意,勾起了作者怀乡思归的感情(1分);凭吊零落萧条寂静的南朝古迹,触景生情,抒发了朝代更替(或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世无常)的惆怅悲伤之情。(2分)

【2】从视觉和听觉(2分)的角度写景,写诗人看到夕阳依旧照在吴公台上,听到悲凉的钟声在寂静的林子里回响(分析1分)。从而描绘了悲凉、寂静(意境2分)的环境特点。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2.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

3.《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诗歌赏析

4.唐诗《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5.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诗歌赏析

6.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7.《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8.《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古诗原文及鉴赏

  • 上一篇:《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诗歌赏析
  • 下一篇:唐诗《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 专题推荐
    随机推荐
    随机推荐
    作文
    话题作文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考试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字数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写作指导
    语文
    成语大全近义词反义词谜语大全歇后语汉语拼音同义词阅读答案教学课件造句朗诵稿说课稿教学反思征文教学设计
    美文
    经典美文优美句子诗歌散文微小说随笔日记摘抄人生哲理励志成功故事名言格言签名说说座右铭语录话语
    文学
    文学体裁唐代诗人宋代诗人现代作家名著阅读佛学经文其他类
    古诗文
    文言文古籍
    实用文
    评语台词祝福语入团申请书演讲稿主持词实习报告述职报告总结合同范本工作计划辞职报告策划书自我鉴定口号心得体会邀请函检讨书礼仪常识介绍信
    试题
    教案
    公文
    事务文书会议文书交际礼仪文书经济财务文书
    素材
    黑板报手抄报折纸剪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