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韦应物《采玉行》原文

时间:2024-04-29

韦应物《采玉行》原文

韦应物的《采玉行》主要反映采玉工人的痛苦生活,表现出浓厚的悯农情绪。

采玉行

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

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

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

【赏析】

陕西省蓝田县的蓝田山,自古以产玉著称;山下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深溪,这就是“蓝溪”。这里山谷险竣,深溪之内,出产一种极名贵的美玉——水碧。古代的统治者崇尚玉器,尤其喜以“水碧”作为显示地位、夸耀财富的珍品,所以官府常常征丁派夫,大量开采水碧,以满足他们的豪奢生活。李贺的《老夫采玉歌》开头便说:“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一个“须”字,表现了统治者对玉质的苛求,除了“水碧”,别的玉概不合格;也表现了他们要美玉只不过是为了满足淫欲的丑恶目的。而韦应物这首诗,一开头便说“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官府”二字,说明这是无偿征用,征用的平民不会供给任何报酬;而且指定和限制开采的是“蓝溪玉”,即蓝田山深溪之“水碧”。

官府只管要质地最好的蓝溪“水碧”,但对玉工的食宿和生命是全然不问的。李贺《老夫采玉歌》中的“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夜雨冈头食榛子,杜鹃口血老夫泪”正好与这首诗“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相互参读。玉工们辛苦劳作了一天,却饥寒交迫,无处安身,只能捡野榛充饥,冒山雨露宿。

诗的最后说:“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饷粮”即送饭。这两句说,孤独的妻子送饭回来,悲悲切切地在舍南的`田园中痛哭。妻子送饭而归,为什么要“舍南哭”,诗没有明说。但联系上下文来看,大概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妻子前来送饭,看到丈夫“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的非人生活和冻饿之躯,因为疼惜而哭。第二,诗言“独妇”可知其家中再无男子和劳力;田园荒芜,无力为耕,收成无望,为将来的生活没有着落而哭。第三,尽管如今还能“饷粮”,今后难以为炊。丈夫从事那样艰辛危险的劳动,再加上食难果腹,山头露宿,岂不将冻馁而死;如若夫死,妻何以堪;瞻前顾后,不寒而栗,叫她不能不哭。第四,饷粮时强忍悲泪,不敢言明家中之苦,以免再增役夫之悲痛;而今饷粮而还,万般苦楚而又无处可诉,她也就只能“哀哀舍南哭”了。中唐时代,世风日奢,尚玉之风极盛。但真正直接反映玉工痛苦生活的作品并不多见。最有名的也只有李贺的《老夫采玉歌》和韦应物的这首《采玉行》。(沈德潜《唐诗别裁》对此首批注)。这首《采玉行》,简短朴实,且完全站在玉工的角度为其申冤鸣恨,表现出浓厚的悯农情绪,故而为人所称道。

拓展阅读:读韦应物诗札记

韦应物诗中屡见的李儋元锡,究竟是一人抑二人,今人的说法亦不一致。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及韦诗的辨析,李儋元锡应为二人。李儋字幼遐,元锡字君贶,皆为应物的诗交好友。

韦应物的七律《寄李儋元锡》云:“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这是韦诗的名篇之一,各种唐诗选本大抵都加选录。但李儋元锡究竟是一人,抑二人,姓字是什么,何如人也,各本的注解却很不一致。如: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云:“李儋,字元锡,曾官殿中侍御史(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韦应物和他酬唱的作品很多,如《赠李儋》、《将往江淮寄李十九儋》、《赠李儋侍御》、《同元锡题琅邪寺》等。”

沈祖菜、程千帆《古诗今选》云:“李儋,唐朝的宗室。元锡,字君贶。”

《唐诗鉴赏辞典》云:“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

至于这首诗写于何时、何地,说法亦各不同。《唐诗选》与《古诗今选》认为写于韦任苏州刺史时,《唐诗鉴赏辞典》则以为写于韦刺滁州时。韦应物任滁州刺史始自德宗建中四年,任苏州刺史则始自贞元四年(参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韦应物系年考证》、廖仲安《反刍集·韦应物评传》),前后相去四、五年。而上述认为写于任苏州刺史时的说法,均未申述理由,不知何所据而云然。更早持这种说法的,是高步瀛的《唐宋诗举要》。其注诗中的“西楼”云:

《清统志》曰:“江苏苏州府: 观风楼在长洲子城西。龚明之《中吴纪闻》: 唐时谓之西楼,白居易有《西楼命宴诗》。虽未明说,其认为诗作于刺苏州时当无疑义。前引二说,或受高注的影响。

本诗作于何时、何地,与李儋元锡其人颇有一些关系,因此不妨先简略谈谈这个问题。

西楼,苏州有,滁州也有。韦应物有小诗《西楼》一首(《韦苏州集》卷7,以下凡引韦诗,只注卷数)云: 高阁一长望,故园何日归?烟尘拥函谷,秋雁过来稀。后二句指建中四年冬泾原兵变,朱 据长安称帝,德宗出奔奉天,次年(兴元元年)二月,又奔梁州事。曰“秋雁过来稀”,诗当作于兴元元年秋。其时应物正在滁州任上,此“西楼”在滁州衙内,自可肯定。因而以苏州有西楼,定此诗为苏州作,不足为据。此其一。

其次,诗曰“世事茫茫难自料”、“邑有流亡愧俸钱”,亦不似刺苏州时口吻。《旧唐书·德宗纪下》,贞元四年秋七月乙亥,“以苏州刺史孙晟为桂州刺史、桂管观察使”,韦之刺苏,当是接替孙晟。此后数年间,据两《唐书》及《资治通鉴》,确无较大的战乱。建中、兴元之际姚令言、朱眦、李怀光、李希烈的相继叛乱,已次第平息,应物似不当有“世事茫茫难自料”之叹。又苏州虽经安史之乱与建中、兴元间的平叛战争,其供输之困,不难想见,但它毕竟是江南最为丰饶富庶的地区之一,与贫瘠的滁州,显然有别,何况又是时过数年之后呢?所以应物在苏州写的《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中,虽说“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这样的话,但他毕竟感到:“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与此相反,他在滁州时却屡屡感叹:“风物殊京国,邑里但荒榛。赋繁属军兴,政拙愧斯人。”(卷5《答王郎中》)“物累诚可遣,疲氓终未忘。”(卷7《游琅琊山寺》)“为郡访凋瘵,守程难损益。聊假一杯欢,暂忘终日迫。”(卷“郡楼春燕》)“氓税况重叠,公门极熬煎。责逋甘首免,岁晏当归田。”(卷5《答崔都水》)“时事方扰扰,幽赏独悠悠。”(卷7《游西山》)“无术谬称简,素餐空自嗟。”(卷3《郡斋赠王卿》)“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 。”(卷3《新秋夜寄诸弟》)这种感慨、心态,与“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正同,故知此诗当作于应物任滁州刺史期间。

“首夏辞旧国,穷秋卧滁城。”(卷3《郡斋感秋寄诸弟》)应物离开长安、赴滁州刺史任是在建中四年首夏。又同卷《岁日寄京师诸季端武等》诗曰:“献岁抱深恻,侨居念归缘。……昨日罢符竹,家贫遂留连。”诗作于贞元元年岁日,知此时应物已罢郡闲居滁州。《寄李儋元锡》诗曰“邑有流亡愧俸钱”,是写此诗时应物尚未罢郡。又曰“今日花开已一年”,诗乃写于春日。而应物在滁州任上逢春,唯有兴元元年,故此诗当作于本年春日。

【韦应物《采玉行》原文】相关文章:

1.韦应物《采玉行》

2.韦应物 《采玉行》

3.《采玉行》 韦应物

4.《采玉行》韦应物

5.《采玉行》韦应物唐诗鉴赏

6.韦应物《采玉行》全诗翻译赏析

7.韦应物《采玉行·官府征白丁》翻译赏析

8.《采玉行》唐诗鉴赏

  • 上一篇:韦应物:诗歌中的佛教思想
  • 下一篇:韦应物《采玉行》
  • 专题推荐
    随机推荐
    随机推荐
    作文
    话题作文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考试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字数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写作指导
    语文
    成语大全近义词反义词谜语大全歇后语汉语拼音同义词阅读答案教学课件造句朗诵稿说课稿教学反思征文教学设计
    美文
    经典美文优美句子诗歌散文微小说随笔日记摘抄人生哲理励志成功故事名言格言签名说说座右铭语录话语
    文学
    文学体裁唐代诗人宋代诗人现代作家名著阅读佛学经文其他类
    古诗文
    文言文古籍
    实用文
    评语台词祝福语入团申请书演讲稿主持词实习报告述职报告总结合同范本工作计划辞职报告策划书自我鉴定口号心得体会邀请函检讨书礼仪常识介绍信
    试题
    教案
    公文
    事务文书会议文书交际礼仪文书经济财务文书
    素材
    黑板报手抄报折纸剪纸图片